2024年春,日本導演金聖雄(61)的紀錄片《阿里郎狂想曲~渡海而來的在日奶奶們~》(暫譯)公開上映,他透過鏡頭記錄一群居住在川崎市櫻本地區的在日韓國人和朝鮮人女性。這群在日奶奶受戰爭擺弄,在成為殖民地的祖國與日本的夾縫中匍匐前進般艱難求生,前半生都在動盪中度過,直到人生晩年終於迎來平凡日常的小幸福,透過本人口述傳達給觀眾,鮮明刻劃出她們「親身經歷的戰後史」。
「車床工廠、紡織工廠、礦山的重勞力工作都做過。全家人一起工作,彼此互相照應下,活了下來。」― 1926年出生的徐類順面向鏡頭娓娓說起自己的前半生。
徐女士在韓國的慶尚南道出生,1940年,14歲的她和母親渡海來到日本,18歲結婚生子。45年日本戰敗,二戰宣告結束,一家人馬上設法弄到一艘小船,冒著生命危險終於回到祖國。
「然而」旁白繼續說道。「迎接他們的卻是貧困的生活。」
回到祖國不久,母親和丈夫相繼離世,她和3歲女兒過著最底層的生活。1950年韓戰爆發,在戰火不斷的祖國,一家人流離四散,徐女士意識到日子已經快過不下去了,於是在57年不得已將年幼的女兒託給親戚照顧,決定要回日本。
雖然國境關閉,她躲在漁船裡,半浸泡在水中,抱著「必死的覺悟」再度回到日本。直到2004年78歲退休為止,她當過建築女工(工地現場的體力勞動)和大樓清潔人員、燒肉店的洗碗工等,一直拼命地工作。
「活著,一點好處也沒有。」
徐女士在鏡頭前吐露心境,一面用手帕擦眼淚。
日本殖民政策下的坎坷命運
在《阿里郎狂想曲》裡,在日奶奶們回想起充滿波瀾和苦惱的前半生,其實也如實說明了日本殖民政策和那場戰爭是如何讓朝鮮半島上的人民經歷了坎坷命運。
1910年,日本開始在朝鮮半島實施殖民政策,受此影響,許多朝鮮人被迫流離失所或失業而來到日本。甚至在37年爆發中日戰爭,很多人陸續被徵用到日本國內的礦山或煤礦等地強制勞動,直到45年日本戰敗為止的這段期間,累計有大約200萬名的朝鮮人渡海而來。二戰結束後,其中約60萬人因為各種理由而留在日本。
在日本國内,像是大阪或山口縣下關等地方,朝鮮人勞工通常集中在這些特定都市,包括擁有京濱工業區的川崎市南部,也是從二戰前開始就有許多朝鮮人聚居此地。即使面對文化和語言的隔閡,她們在巷子裡的空地種植紫蘇葉和辣椒,醃泡菜,守著祖國的味道,彼此相互照應,形成一個生活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