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PHOME_LOGO

arrow 回首頁
arrow 會員註冊會員登入

一條龍服務:買屋、賣屋、租賃代管

FACEBOOK
--
@jphome
台灣電話:02-2518-1966
香港電話:852-81999569
--
--

回首頁

物件查詢

購屋流程

購屋成本

租賃代管

東京 23 區

說 明 會

常見問題

聯絡我們

--
-- 東京不動產 --

物件投資專區

--
物件檢索

物件檢索

7天內最新物件情報

7 天內最新物件情報

推薦物件

推薦物件(會員限定)

店鋪 & 事務所

店鋪 & 事務所

住宅付店鋪

住宅付店鋪

整棟大樓

整棟大樓

全部降價物件

全部降價物件

每日降價物件

每日降價物件

自訂搜尋條件

自訂搜尋條件 (會員)


-- 東京不動產 --

關鍵字搜尋

--

-- 東京不動產 --

區域檢索

--
東京都23區地圖
東京23区

千代田区 千代田区

中央区 中央区

港区 港区

新宿区 新宿区

文京区 文京区

台東区 台東区

墨田区 墨田区

江東区 江東区

品川区 品川区

目黒区 目黒区

大田区 大田区

世田谷区 世田谷区

渋谷区 渋谷区

中野区 中野区

杉並区 杉並区

豊島区 豊島区

北区 北区

荒川区 荒川区

板橋区 板橋区

練馬区 練馬区

足立区 足立区

葛飾区 葛飾区

江戸川区 江戸川区

其他地區

東京都下 大阪府

神奈川 神奈川

琦玉 琦玉

千葉 千葉

大阪 大阪

京都 京都

名古屋 名古屋

福岡 福岡


柬埔寨不動產

鐵道路線圖下載
鐵道路線圖下載


日本土地價格

日本實價登錄
不動產實價登錄查詢


Flag Counter

--

加入好友搜尋 @jphome
行動裝置直接點選圖片加入

--
< 回上一頁
>> 日本新聞總覽 > 防災對策究竟有沒有進步:阪神大地震30週年
新聞來源:nippon.com | 2025年2月25日
防災對策究竟有沒有進步:阪神大地震30週年

JP-Home.com

1995年1月17日清晨5點46分,發生了阪神・淡路大地震(以下簡稱阪神大地震),造成6,434人罹難。當時擔任神戶市公關課長的櫻井誠一,在災害應變中心擔任核心角色,之後也以生活重建總部副主任、市民參與推進局長的身分,積極投入災民生活重建工作。時至今日,仍持續分享防災與減災對策。

能登地震又見相同問題

去年12月初,我收到一位研究防災的朋友寄來的郵件,詢問我意見。內容與今年1月1日發生的能登半島地震有關,語氣中能感受到他的憤怒。

他憤怒的對象,是政府專家會議提出的一份長達166頁的報告,標題為「針對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的災害應對檢討」,內容檢視了這場地震暴露出的問題。關於能登半島地震的災害應對,從最初的救災行動到避難所的設置等救災工作,他表示:「從阪神大地震以來,日本經歷了新潟中越地震、東日本大地震、熊本地震等重大災害,每次檢討的都是相同的問題」、「難道都沒有汲取教訓嗎?」、「政府和地方政府難道都沒有從中學習嗎?」他並非批評報告書的內容,而是對於每次災後都必須重複討論相同問題的無奈與憤慨。

翻閱報告書,可以看到以下內容:

為了讓防災對策發揮最大效果,必須以下列事項為基礎,持續加強推動:1.「培養全民防災意識」,以全力應對大規模災害;2.「提升各類計畫的實際效能」,例如透過檢討地方防災計畫等措施;3.「完備各項制度與操作手冊,並強化研習、訓練與演練」,以提升災害應對能力;4.「加速防災數位轉型,推動新技術應用」,以提升災害應對的效率與精確度。除了第4點關於推動防災數位轉型之外,其他幾點都是阪神大地震以來,每次發生地震災害時一再被提及的內容。

當我在報導中看到能登半島地震的避難所問題和廁所問題被描述得彷彿是首次發生,腦海中浮現出阪神大地震時的景象,不禁嘆息——為何相同的問題至今仍一再重演?

1995年後地震頻率增加5.7倍

日本是全球自然災害風險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氣象廳公開的「震度資料庫」,若檢索阪神大地震前後各30年間,震度5弱以上並造成損害的地震次數,會發現阪神大地震前的30年間,這類地震共發生72次,然而,自阪神大地震發生後至今,次數已達410次。儘管這一數據受到地震觀測技術進步的影響,無法簡化地直接比較,但綜合日本列島的地震活動歷史等資料來看,我認為日本自阪神大地震以來,已進入地震活躍期。

此外,自1949年採用現行震度分級以來,震度7的強震共發生7次,分別為阪神大地震、新潟中越地震、東日本大地震、熊本地震(2次)、北海道膽振東部地震,以及能登半島地震。換句話說,自阪神大地震以來,日本平均每4到5年就會發生一次震度7的地震。而其中,除東日本大地震外,其餘皆為內陸型地震。如今,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我們全體國民都必須意識到——我們正處於一個隨時可能在某處發生強震的時代,必須做好萬全準備。

震度7的地震

以颱風發生為前提制定的〈災害對策基本法〉

正如「經歷的災害越多,法制越能成長」這句話,日本的災害相關法制往往隨著每次災害的發生而制定新法或修訂現行法規,逐步調整為符合時代與社會需求的制度。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法律往往趕不上當下的災害,使受災民眾百感交集。

日本的災害相關法律體系以〈災害對策基本法〉為基礎,依時間順序整理出防災組織、防災計畫、災害預防、應變對策、災後重建等各階段的方針。〈災害對策基本法〉是因1959年9月伊勢灣颱風而制定,其目標在於預防災害、減輕災害影響、實施應急對策,並推動重建工作。根據該法,由日本政府的中央防災會議負責擬定基本計畫,再由各都道府縣與市町村的防災會議制定地方防災計畫。

由於這項法律的制定契機為颱風災害,自然難以適用於高度都市化地區的大規模地震災害。因此,此法在阪神大地震後進行了多方面的修訂。神戶市也從自身的受災經驗出發,全面檢討原本只考慮颱風災害的防災計畫,並制定了一套涵蓋地震災害的全新區域防災計畫。這份防災計畫後來成為全國市町村的典範,當時普遍認為,許多市町村已基於阪神大地震的教訓,強化了防震對策。

阪神大地震發生後,神戶市內的火災現場,1995年1月17日(路透社)
阪神大地震發生後,神戶市內的火災現場,1995年1月17日(路透社)

顧問公司提出的對策流於制式

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三陸外海的強震與隨之而來的巨大海嘯,造成超過2萬人死亡或失蹤,並引發福島核災撤離等大規模、廣域性災害。與阪神大地震不同,此次災害的主因並非地震本身,而是海嘯帶來的破壞。有說法指出,這次地震的影響與1100多年前、869年發生的貞觀地震極為相似,堪稱一場完全超出預期的海嘯災害。

這場災害促使政府再次大幅修訂〈災害對策基本法〉。

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我以神戶市派遣人員的身份前往災區支援,並根據阪神大地震的經驗提供各種建議。在此期間,我有機會查看當地政府的區域防災計畫,然而,讓我驚訝的是,內容幾乎與神戶市的防災計畫如出一轍,彷彿只是直接複製而來。這似乎是因為當地政府直接採用防災顧問公司制定的計畫,而由於是小型城市,並未與當地居民共同考察災害歷史、討論對策,最終導致這份計畫流於形式。

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在行政財政改革下,地方政府職員人數減少,能夠投入防災對策的人員最多僅限3至4人的現實所致。

換句話說,即使制定如教科書般的良善計畫,若無法依據地方特性加以落實,最終也不過是紙上談兵。

我不禁思考,能登半島地震是否也重蹈了相同的覆轍。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將受災地區的經驗傳遞至全國各地,以減少未來災害的損害?又該如何讓更多人了解災後復原與重建的方向與挑戰?對於經歷過阪神大地震的我們來說,這正是我們所肩負的使命。

應制定符合地方需求的長期願景

從阪神大地震至今已過了30年,當時陷入一片黑暗、遭受毀滅性打擊的神戶,如今已蛻變為一座夜景璀璨的城市,彷彿那場災難從未發生過。

阪神大地震發生前,神戶市的人口為152萬人,災後曾減少10萬人,但5年後回升至149萬人,10年後恢復至152萬人,20年後更增至153萬人。產業方面,震災初期因重建需求帶動經濟,隨後則透過引進新興醫療產業等方式進行產業結構轉型,逐步復甦。

從面海角度眺望神戶的夜景,已恢復震災前的繁華風貌(筆者拍攝)
從面海角度眺望神戶的夜景,已恢復震災前的繁華風貌(筆者拍攝)

神戶市能夠迅速復興,關鍵在於地震發生前已針對產業結構轉型等既有課題,制定長期發展願景。災後所推動的重建計畫,正是建立在這一願景之上,並藉由高效執行力,最終促成如今的成果。一般認為,災害會暴露一座城市的弱點。我深刻體會到,復興的速度,往往取決於該城市是否已針對災害發生前的既有課題,提出明確的解決願景。

另一方面,日本少子高齡化與東京過度集中的現象仍在加劇,導致包括能登半島災區在內的許多地方,被納入〈過疏地區永續發展支援特別措施法〉的適用範圍。截至2022年,日本全國1719個市町村中,有885個被列為過疏市町村,占比超過一半。必須正視這一現實,並思考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防災對策與災區重建。

目前,日本政府已設立防災廳設置準備室。在成立典禮上,首相指示:「設置專任大臣」、「徹底強化防災業務的策劃功能」、「旨在打造由災害應對專家組成的預防性防災組織」。這無疑令人有所期待,但更重要的是,這個組織應該建立在國家的長期發展願景之上,並充分考量各地實際面臨的課題。

標題圖片:因地震而橫向倒塌的阪神高速公路,1995年1月17日,神戸市東灘區(時事)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in-depth/d01091/



更多日本相關新聞
JP-Home.com
東京櫻花預計24日開放 為全國最早 (2025年3月22日)
  【共同社3月22日電】日本今年的櫻花(染井吉野櫻)季即將到來。根據民間氣象公司Weathernews(千葉市)截至21日的預測,東京都心地區預計24日開花,為全國最早。3月內,西日本和東日本各地... 〈詳內文〉

JP-Home.com
快訊:岩屋在日中韓外長會談中強調面向未來推進合作 (2025年3月22日)
  【共同社3月22日電】日本外相岩屋毅22日上午在東京都內與中國外長王毅、韓國外長趙兌烈舉行了三國外長會談。岩屋在會談伊始強調:“面向未來推進交流與合作是(三國的)共同利益,對地區與國際社會的和平... 〈詳內文〉

JP-Home.com
快訊:王毅就歷史問題發言制約日本 (2025年3月22日)
  【共同社3月22日電】中國外長王毅22日在日中韓三國外長會談中指出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發言制約日本稱只有真誠反省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詳內文〉

JP-Home.com
快訊:岩屋表示為早日舉行日中韓首腦會談加速準備 (2025年3月22日)
  【共同社3月22日電】日本外相岩屋毅22日出席外長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就日中韓首腦會談表示,三國外長“達成了一致,將為了儘早在合適的時間舉行而加速各項作業”。 〈詳內文〉

JP-Home.com
3分之1員工遭受過「顧客騷擾」 (2025年3月22日)
所謂顧客騷擾(Customer harassment),指的是顧客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行為。儘管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問題,但各家公司支持員工的措施卻還不夠。 〈詳內文〉

立憲民主黨代表團訪中=與中共官員會面、確認持續人員交流 (2025年3月21日)
【北京時事】立憲民主黨議員代表團(前幹事長岡田克也率領)於20日訪問中國北京,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李書磊舉行會晤。雙方確認兩國人文交流的必要性。李書磊在致詞中說:「我們要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堅持和平共處、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正確方向」。岡田則回應稱,「我們需要增加高層政治人... 〈詳內文〉

內閣府報告假設火山爆發避難=若積累30公分以上火山灰將撤離 (2025年3月21日)
內閣府的專家委員會(由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藤井敏嗣擔任主席),就一旦富士山噴發,東京地區將面臨大面積火山灰等災害對策,於21日彙整報告。為了避免混亂,報告基本原則是盡可能繼續待在家裡。另一方面,如果火山灰的落下量超過30公分,火山灰的重量可能會因雨水而增加,導致木造結構房屋倒塌,因此將呼籲住民撤離。內... 〈詳內文〉

JP-Home.com
【影片】熊本縣宇土市,夕陽映照下的美麗潮汐 (2025年3月21日)
熊本縣宇土市的御輿來灘位於有明海,此處的低潮和高潮的落差較大。沙灘在紅色夕陽的映照下,呈現出月牙重迭的奇幻景象。當日落和低潮重合時,便可看到這一奇觀,宇土市旅遊商品協會會在網站上公佈適合觀賞的日期。... 〈詳內文〉

JP-Home.com
日防衛相強調強化日美同盟的方針不變 (2025年3月21日)
  【共同社3月21日電】關於美媒報道稱美國特朗普政府考慮停止駐日美軍擴編計劃一事,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在21日的記者會上指出,2月的日美首腦會談中雙方確認了強化同盟的威懾力和應對能力,“該方針沒有變化... 〈詳內文〉

JP-Home.com
日本農相對大米商家不標註“儲備米”表示理解 (2025年3月21日)
  【共同社3月21日電】日本農相江藤拓21日在內閣會議後舉行記者會,對儲備米投放市場後商家打算銷售時不標註“儲備米”的做法表示理解。他稱:“我認為這是考慮到(為使價格)整體穩定而作出的判斷。” ... 〈詳內文〉

日本2月消費者物價上漲3.0% (2025年3月21日)
  【共同社3月21日電】日本總務省21日公佈的2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2020年為100,生鮮食品除外)為109.7,較上年同期上升3.0%。電費和燃氣費補貼重啟壓低了能源價格,使得升幅較1月時的3.2%有所收窄。另一方面,大米類價格飆升80.9%,創下有可比數據的1971年1月以來的最大升幅。... 〈詳內文〉

JP-Home.com
佐賀法院裁定部署“魚鷹”施工不違法 駁回居民訴求 (2025年3月21日)
  【共同社3月21日電】圍繞根據日本陸上自衛隊運輸機V-22“魚鷹”部署佐賀機場計劃而正在施工的駐地,反對建設駐地的40名佐賀縣居民以縣政府違反條例向中央政府無償提供所有權屬於該縣的土地為由提起訴... 〈詳內文〉


>>回日本新聞總覽





家豪國際不動產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00200502)
本網站所刊登之不動產物件均為公開刊登
本網站內容享有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201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