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參加過幾次社區住戶大會呢?
我一次都沒有。
我老家的社區住戶大約有一百多戶。記得信箱內定期會收到社區住戶大會通知信,相關資訊也會張貼在社區佈告欄,通常我父母親會出席,倒也沒聽說過會議上吵架等事。頂多只是抱怨「管理費又漲了」之類的話,所以老實說,我對住戶大會的印象是每年一次住戶聚集在一起輕鬆喝茶開會,會議結束後各自回家,如此而已。
因為是由大型知名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我想大部分住戶,包含我父母在內,應該都此沒有太大疑慮,基本上是採取信任的態度。
而當我搬出老家在外租屋後,自然不用再參加住戶大會,因此,我有好長一段時間與社區會議無緣。
對我而言,社區住戶大會就是一種「形式上」的活動,基本上議題都能在會議中順利取得共識,與會者不會突然提出奇怪要求,幾乎只針對社區必要事項進行決策。
我原本是這麼想的,直到讀了這本書後,才改變想法。
書腰文字「澀谷版的北韓」之背後涵義
本書主角是位於東京澀谷區的秀和幡谷社區,從新宿搭乘京王線兩站,於幡谷站下車後走路4分鐘即可抵達。是保養良好的中古社區大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極佳,共約300戶,是「秀和品牌」中頗受好評的建案。
住戶多為中高齡族群。原以為在這裡可以平靜安穩地生活,卻沒想到社區的物業管理公司制定了許多奇怪規則,使得住戶生活環境處處受限,令人不禁聯想到此社區彷彿是「澀谷版的北韓」。
- 平日傍晚五點後及周末期間,長照相關照護人員及保母禁止進出
- 熱水器只能使用平衡式熱水器,住戶不得自行裝修
- 購買本社區物件,必須與物業公司面談
- 搬家時,行李必須經過物業公司檢查
- 朋友留宿,被物業公司視為民宿經營,要求付費
等各種荒謬規定。
本書作者詳實記錄了那些對現狀提出異議,並希望找回「社區自治應有樣貌」的住戶們,其歷經數年的抗爭過程,最終完成了這本書。
僅憑「荒謬規定」撼動不了住戶大會的權力核心
應該不少人會覺得這些規定一看就很離譜,對吧?
不過,實際上這些規定都是在秀和幡谷社區的住戶大會上,以「贊成者多數」的方式表決通過,確實依照正式程序所制訂出來的。
你一定會想問:「不對吧,怎麼會這樣?」
其中一個原因是「委任狀」。社區內,每一戶的屋主若親自出席住戶大會,便可在會議上對各項議題表達贊成或反對。若因故無法出席,可事先提交「委任狀」,委託他人代為執行表決權。
當然,也有不提交委任狀的屋主,而在秀和幡谷社區住戶大會,實際出席人數和委任狀的數量共約270票,只要達到其中的一半135票,即可決定各項議題的通過與否。
這些荒謬規則多年來之所以能持續施行,背後有諸多原因,例如有屋主把房子出租,完全不知有哪些規則、或者認為反對這麼可靠的物業公司的住戶才更奇怪、也有人抱持事不關己的態度,選擇置身事外等,有許多原因讓這些住戶願意提交委任狀,在住戶大會上支持物業公司的各項決定。
即使這些「荒謬規則」一度引發媒體關注,也僅止於曇花一現。只要每位屋主不認真面對物業公司並且勇敢說不,什麼都不會改變。
該物業公司已把持社區長達30年,他們透過住戶大會表決獲得續任機會,以自治之名行掌控社區之實。據說理事長一開始也是位熱愛工作、正直良善、值得信賴的人。
秀和幡谷社區內有不少屋主的購屋動機是出租而非自用,他們大部分對物業公司抱持著一開始的好印象,因此多年來持續將住戶大會的表決委任狀交由物業公司辦理。物業公司管理人員常說自己「深受眾多住戶信賴」,這句話也不無道理。
物業公司拿委任書做靠山,築起一道難以攻破的高牆,熱心的住戶對抗物業公司彷彿現代版唐吉軻德般面對各種怪奇戰鬥,作者則詳細地追蹤紀錄這段歷程。其成敗關鍵在於數量,多一張委任狀,就多一分勝算,那麼該如何順利收集委任狀,讓住戶奪回主導權呢?
團體內有時會出現內鬨、有時行動遲遲未有進展、有人熱情不再,選擇退出,儘管屢屢令人沮喪,但也總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刻,某塊缺失的拼圖自動補上,雖然過程不像戲劇那樣節奏明快、高潮迭起,但這種有如蝸牛一步一步踏實前進的步伐,反而像漣漪一般逐漸影響更多的人。
700萬棟社區大樓、700萬場住戶大會
如同開頭所述,對我而言,社區住戶大會就是一種「形式上」的取得共識活動,參加與否並不會改變結果。每每跟周遭人們談論此事時,大多也認同住戶大會是件麻煩事。
「如果無法出席,那就在委任狀上圈選物業公司理事長(指定為代理人之意),交出去就可以了吧」,這似乎是多數人的想法。
然而,住戶的一票看似微不足道,卻是勝負關鍵。從秀和幡谷社區的例子明顯看到,最終以兩票差距定輸贏。
目前日本約有700萬棟社區大樓,而所有社區的住戶皆有召開住戶大會的義務。我在讀完這本書後,深刻感覺到,並非事不關己,自己居住的社區也有可能面臨相同狀況,僅以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