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伐折羅大將,十二神將立像之一
JP-Home.com
這是尊被認定為國寶的日本最古老的十二神將像之一。那怒髮衝冠的神情令無數觀者為之傾倒,據說對歌舞伎的臉譜藝術也產生了影響。
|
造像氣勢非凡,仿佛隨時都有可能撲過來,非常震撼人心。
這就是伐折羅大將立像,奈良新藥師寺中的十二神將像之一。十二神將是藥師如來的十二護法大將,各率7000夜叉守衛左右。

據記載,新藥師寺建於747年,是光明皇后為祈禱聖武天皇的眼疾早日痊癒而下令興建的,此前聖武天皇一直計畫修建東大寺的大佛殿。據正倉院資料記載,新藥師寺原本是一座宏偉的寺院,面積約為四町(約440公尺)見方,東西兩側各矗立著一座佛塔,金堂(正殿)和檀院等建築錯落有致。然而,780年寺院遭雷擊,建築物幾乎全部燒毀。962年,金堂在暴風中倒塌,寺院占地面積也隨之縮減。現在的正殿以前是食堂,從創建初期一直保存至今,是一座珍貴的建築遺存。
正殿中央的圓臺上,端坐著本尊藥師如來坐像,這尊佛像也被指定為國寶。拱衛著本尊的十二神將面朝外而立,威懾四方。因為坐落方式呈現出十二神將與本尊的整體感,所以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同期製作的,而實際上十二神將像是從附近的岩淵寺(廢寺)轉移過來的,這已成定論。
除了昭和初期補造的波夷羅大將,其餘11尊均為天平時代製作,被指定為國寶。登錄名為「塑造十二神將立像」,以黏土塑型的泥塑技法製作而成。先製作木骨架,再纏繞麻繩加固,然後添加黏土塑型,塗抹白黏土打底後施以彩繪。此前的佛像均為木雕工藝製作,泥塑上漆的製作技法從中國傳入後,造像得以呈現出更為細膩的藝術表現形式。伐折羅大將輕盈飄動的衣袖,正是這一成果的見證。

最初的造像豎起的頭髮呈土紅色,嘴唇為紅色,鎧甲黃綠相間,色彩極其豔麗。嘴巴大張,似在怒吼。眼珠以堪與寶石媲美的黑琉璃珠鑲嵌,向對方怒目而視。憤怒的表情令人感到無比震撼,據說對歌舞伎的臉譜藝術也產生了影響。右手持劍、充滿動感的勇猛姿態,讓人不由得聯想到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黑白寫實漫畫——劇畫。
任何妖魔鬼怪都休想靠近半步——昂揚的鬥志,激蕩人心。
伐折羅大將,十二神將立像之一
- 像高:162cm
- 時代:奈良時代(天平時代)
- 收藏:新藥師寺
- 指定:國寶(國家指定名:迷企羅大將)
標題圖片:伐折羅大將立像,十二神將像之一。背後為藥師如來坐像(新藥師寺藏)
拍攝:六田知弘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b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