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闊裝逼」成為慣用伎倆
「那種『我是顧客』、『老子就是比你大』的傲慢姿態表露無遺,真是令人生氣。」
30多歲的在日中國人王先生(化名)在東京經營顧問公司,他如此地傾吐自己的憤恨不滿。其怒火所指,乃是從中國來到日本打算移居的陳先生(同為化名)。經朋友介紹,王先生原本同意提供他關於日本商務的諮詢服務,不料陳先生尚未抵達日本,傲慢無禮的作風便已激起王先生怒火。
陳先生首先要求王先生親赴成田機場接機,更特別指定東京都內的高級飯店酒廊作為開會地點。王先生以公務繁忙的理由婉拒接機,陳先生便心生不滿。兩人會面談話之際,又批評開會地點的飯店「設備老舊、毫無格調」,最後甚至開始針對整個日本發出不滿牢騷。
王先生咬牙切齒地說道:「他正是中國典型的暴發戶類型。一副『擺闊裝逼』的架勢,強硬地認為『出錢的人說話最大聲』,這固然是某種中國式的商業手段,但我不僅感到個人遭到侮辱,連整個日本都被瞧不起,實在令我難以下嚥這口氣。」
疫情加速「潤出」中國
筆者長年觀察中國社會與在日中國人社群。正如以往的撰文,目前居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大多數為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後陸續來到日本的第一代,目的多為留學或赴日謀職。從1980年代至2000年代前半,日中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差距,這個世代在經濟上歷經艱辛,同時竭力融入日本社會。為了在日本求學與就業,許多人普遍努力地學習日語,並遵守日本社會之規範而終能安身立命。
直到2010年日本與中國的GDP出現逆轉,中國成功達成經濟發展後,情勢遂生變化。以2015年的「爆買」熱潮為轉捩點,具備經濟實力的中國人接連選擇移居日本。此動向又因疫情而加速推動,目前主流已不再是留學或就職,而是以「潤出中國」為目的之移居。
對於近年以在日本經營企業等商務活動為目的而取得「經營・管理」簽證後來日定居的中國人,筆者定義為「新移民」。直至2024年6月,持此簽證的入境人數約達2萬,比起2015年幾乎增加3倍。然而,相較在日中國人的整體數量來看,目前仍屬少數,而且在日本展開企業活動時,多半仍須倚賴在日超過10年、熟悉日本社會的同胞協助。
然而,理應伸手互助的同胞之間,卻如王先生所指出的,屢屢見到「無論身在何方皆要貫徹中國式行事作風」的新移民恣意妄為,已經令既有的中國人社群難以容忍。誠如文章開頭提到王先生的情況,在日中國人社群內,新舊之間的摩擦與突衝已然浮現。
強行貫徹「中國式行事作風」
今年6月,東京都內某公寓大樓的中國籍房東,突然將房租一口氣調高至原本的2.5倍,甚至為了逼退住戶而停止電梯運作,導致相關糾紛登上各大媒體版面。此房東是否屬「新移民」,尚且不得而知,但定居日本已逾20年的中國人張先生(化名),面對此等前所未見的同胞行徑,不禁皺起眉頭。
張先生認為:「近年移居日本的人之中,不少人對於經濟低迷的日本擺出『居高臨下』的高傲姿態。」在他看來,報導中的這起事件與部分「新移民」大舉收購高級摩天大樓住宅的現象有關。收購房產並非自住,而是為投資而狂掃高價不動產,正是複製以往中國房市過熱時期的投資手法。在房價節節攀升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年代,他們積累資產的手法,原封不動地被搬到日本來實踐。不動產於是被視為投機標的,而非「居住場所」。更有甚者,以取得之不動產,拓展至可獲取高額利潤的短租民宿業務。
誠然,如同張先生這樣長年定居日本的中國人之中,也有人為增加未來資產而持有多數不動產,但目標並非哄抬價格。張先生說:「我們像日本人一樣腳踏實地,努力工作,才終於有能力購屋。」
另一方面,一旦媒體強力聚焦於「中國人囤房搶買公寓住宅」的話題,多數日本民眾對於在日中國人社群的世代差異缺乏理解,很容易就會誤解成在日中國人的整體動向。張先生強調,並非所有新移民皆是如此,但也坦言:「自己遭到一概而論,實在遺憾。另一方面,因為身為同胞,心情更加複雜。」
欠缺融入日本之意念
然而,遭到舊世代視為問題的某些新移民,對於前輩同鄉的複雜心境多半毫無所覺,而對於日本亦缺乏深入的思考與認識。當年的舊世代主動投身日本的學校與企業,身體力行理解日本社會。但新移民與他們不同,並沒有強烈感受到「融入日本」的必要性。
即使從育兒與教育方針來看,新舊世代的差異亦明顯可見。舊世代大多讓子女就讀於居住地區的公立學校,使其適應日本社會,再以平順安穩的步調升入國中、高中與大學;相較之下,新移民往往在來到日本前,即透過中國網路社群平台,搜尋日本教育資訊,選擇移居如東京都文京區等被視為教育資源豐富的區域,更有計畫地將子女送入菁英升學名校,鋪好通往名牌大學之路。這些人只憑靠中國人自己的資訊情報行事,務求「撿現成的好處」的傾向非常顯著。
「我因工作之故,頻繁往返中國與日本之間,生活極為忙碌,從未想過那種事(融入日本)。日語也不太懂,連一個日本人都不認識。」
如此直言不諱的新移民黃先生(化名),持有日本的居留資格。從其言談之間難以感受到「成為日本社會之一員,為這個國家做出貢獻」之意念,實在令人遺憾。既然許多新移民選擇來到日本的主要目的,在於商業利益與自我保護,抱持這種思考,或許也是理所當然。
回望另一端,中國本土移民眾多的香港,富裕的新來者在此被稱為「新香港人」。他們居住的土地環境優於原本的香港人,子女就讀名門學校。其中某部分人以高傲姿態俯視在地社群,因而激起不滿,招致非議。
雖然香港與日本情勢迥異,不宜一概而論,但無論走到何處皆欲貫徹「中國式」的行事作風,此點卻頗為相似。筆者長年所見,多數在日中國人皆以踏實勤勉之姿於日本社會扎根立足;光從這點來觀察,當其社群內部漸漸傳出刺耳雜音,其未來在日本將引發什麼影響,不由得心存一抹不安。
標題圖片: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