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里(JY07)、西日暮里(JY08): 充滿風情的「日暮之里」歷史
JP-Home.com
|
山手線自1909(明治42)年正式命名以來,一直是東京交通鐵路網中的重要中樞,並有「首都大動脈」之美譽,目前全線共有30個車站。回溯每個車站站名的由來,會發現皆蘊藏著鮮為人知的歷史寶藏。第15回將一起介紹「日暮里車站」及「西日暮里車站」。 標題中的(JY07、JY08)是JR東日本線的車站編號。
|
擠滿了關東大地震避難民眾的日暮里車站
日暮里站與西日暮里站相隔500公尺左右,步行約7分鐘,是山手線車站間距最短的兩個站。此二車站名稱皆有日暮里,宛如雙胞胎。
日暮里站首先於1905(明治38)年4月1日起正式營運。當時是貨運列車的停靠站,路線從茨城縣土浦出發經由三河島站。該路線是常磐線的前身,由民營的日本鐵道公司管理。時至今日,在《鐵道要覽》中,仍記載日暮里站為常磐線的起點站。
1909(明治42)年,日本鐵道公司改為國營後,日暮里站被納入東北本線。不過,由於民眾可以在隔兩站的上野站轉乘東北本線,戰後便不再停靠日暮里站。1977(昭和52)年,為了鋪設東北新幹線軌道,將東北本線專用月台撤除。即便如此,日暮里站在官方上仍屬東北本線的車站。
日暮里站曾歷經兩場悲劇,因而歷史留名。

關東大地震時避難人潮擠滿了由日暮里站出發的列車(鐵道博物館藏)
一是發生在1923(大正12)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後,上野站因地震燒毀,大批民眾蜂擁至隔兩站的日暮里站,準備前往東北地方避難。
另一是發生在1952(昭和27)年6月18日,當時轉乘用的接駁天橋因不堪往來人潮重量而崩塌損毀,造成數十人墜落、八人死亡的嚴重事故。
在這起事故後,為了緩解車站人潮,削減位於鐵軌旁谷中靈園下方的懸崖,以便增設新月台。荒川區公所保留了當時的施工照片。

汲取墜落意外的教訓,於1954(昭和29)年開始新月台增建工程(圖片提供:荒川區)
為了連結地下鐵而興建西日暮里站
西日暮里站則於1971(昭和46)年4月20日才開始正式營運。本站是為了連結1969年開業的帝都高速交通營團(營團地下鐵)千代田線西日暮里站所開設的新車站。山手線車站中,僅西日暮里站是唯一一個以連結私鐵為目的所開設的車站。
因此,對外出口只有一個低調的改札口。大部分乘客會經由地下轉乘通道,前往東京地下鐵千代田線的月台。

現今的西日暮里站出口(PIXTA)

1970年施工中的西日暮里站(圖片提供:東京地下鐵檔案圖庫)
有趣的是,西日暮里站實際位在日暮里站北方,卻命名為「西日暮里站」。原因是日暮里站以東為荒川區東日暮里,以西為荒川區西日暮里,而車站位址是在西日暮里5丁目,故命名之。
西日暮里站設在日暮里往田端方向約1.3公里的區間內,距日暮里站約500公尺,距田端站約800公尺。日暮里至西日暮里是山手線最短的區間,而西日暮里至田端則為第四短的區間。順道一提,第二短的是上野至御徒町的600公尺,第三短的是700公尺,共有三段分別為神田至秋葉原、巢鴨至田端、新宿至代代木。
日暮里的語源是「新堀」?
關於「日暮里」地名由來,有一說是由於此地風光明媚,令人陶醉不已流連忘返,不知不覺夜幕到來,故有「日落之里(看著太陽落下)」之稱。此說法大約是從江戶時代享保至寬延年間(1716至1751年)開始流傳的。
不過,事實上,文獻上首次出現這個地名,是在1448(文安5)年的《熊野神領豐嶋年貢目錄》,其上記載「三百文につほり(新堀)妙圓」(圖錄荒川區史)。可以推論此地名在15世紀中期便已存在。
或許是因為當時武藏國豐嶋郡(今東京都23區東南方)對熊野大社信仰相當虔誠恭敬,所以當住在「につほり(新堀)」的僧侶妙圓奉納了300文錢時,被記錄下來。「につほり」在文獻中以假名記載,而漢字應作「新堀」,此說法較具說服力。
地名研究學家谷川彰英表示,地名源自「導入農業灌溉用水藉以開墾新溝渠(堀)」,這樣理解比較自然(《東京・江戶地名由來探訪》)。到了江戶時代,「日落之里」漸漸廣為流傳,因此,將漢字的「日暮里」作為「新堀」的地名漢字表記,亦屬合理推測。
其他尚有數個關於「新堀」地名由來的說法,但可信度皆不高。如「室町時代後期武將太田道灌部下新堀玄蕃曾定居於此」(《江戶名所圖會》)、「戰國時代後北條氏編纂《小田原眾所領役帳》中記載,有位遠山彌九郎曾參與興建土堤與壕溝」(《新編武藏風土記》)。
長祿年間(1457至1460),太田道灌來到豐嶋郡,大約是僧侶妙圓供奉300文錢之後約十年的事。即便新堀玄蕃確實居住於此,但在此之前,「につほり(新堀)」這個地名早已存在。

日暮里車站前圓環的太田道灌像(PIXTA)
《小田原眾所領役帳》是16世紀前半的文獻,較太田道灌的時代還要晚得多,而且也並無明確歷史紀錄證明遠山彌九郎「親自挖掘壕溝」。這些說法很可能只是後世的穿鑿附會之詞。
「新堀」是個日本各地很常見的地名,如東京都江戶川區、山形縣酒田市、埼玉縣新座市、新潟縣三條市、富山縣射水市、山口縣周南市等地皆有。偶然之下,「日暮里」這個名字誕生,賦予了該地區嶄新的生命力。
日暮里是距離谷中銀座最近的車站
日暮里是距離谷中地區最近的車站,谷中是人氣景點「谷根千(谷中、根津、千駄木)」中最受歡迎的一區。從日暮里站西口,沿著御殿坂緩坡往上走約6分鐘,便是谷中地區。順著有「夕陽階梯」之稱的樓梯往下走,即可達谷中銀座商店街。充滿昭和氛圍的懷舊街道、擁有各式各樣特色小店,是相當受歡迎的景點,也吸引眾多外國遊客到訪。

夕陽階梯的日落風景。沿著樓梯往下走便是谷中銀座商店街(PIXTA)
日暮里站西側有著幅員遼闊的谷中靈園,此處為諸多知名人士之墓地,如德川幕府15代將軍慶喜、曾印製於一萬日幣鈔票上的澀澤榮一、日本畫家橫山大觀等。
谷中靈園在江戶時代是天王寺(舊感應寺)的土地,受幕府保護。佔地約三萬坪,是一座相當大的寺院,也因舉辦「富籤」活動而備受歡迎。富籤相當於現今神社寺廟所販售的彩券。文化年間(1804至1818),天王寺、湯島天神、與目黑瀧泉寺(目黑不動尊)並稱為「江戶三富」。當時頭獎獎金高達1000兩,相當於今日的1億2000萬日圓。

《東都歲事記》天王寺富籤抽選會熱鬧景象(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然而,也有人獲得高額獎金後縱情享樂、沉溺放蕩生活,最後自毀前程,或是購買大量彩券後瀕臨破產。幕府擔憂社會風紀敗壞,於1842(天保13)年下令全面禁止。
之後,天王寺運勢開始走下坡。幕末時期,上野成為戊辰戰爭的戰場,彰義隊佔據上野寬永寺和天王寺不肯退讓,寺內多處被官方軍隊攻擊,大半遭焚毀。1870(明治3)年,寺院有一半的土地被明治政府徵收,四年後東京府將這些土地規劃為公有墓園使用。
文豪幸田露伴小說《五重塔》的舞台原型,是那座幸運躲過戊辰戰爭烽火的五重塔,然而它最終仍在1957(昭和32)年毀於一場大火。起火原因是不倫關係的一對男女縱火自盡。後來塔並未重建,至今僅保留了當時殘存的地基。
本行寺位於御殿坂右側,別名「月見寺」,是知名的賞月景點。這座寺院原本是位於江戶城內的日蓮宗寺院,後來遷移至此地,寺內設有小林一茶和種田山頭火的詩碑。
此青青稻田 晶瑩露珠似佳餚 獨一人飲酒(一茶)
明月安穩懸星空 我亦翩然赴東京(山頭火)
位於高地的寺院,是賞櫻賞月的知名景點
西日暮里有許多值得一訪的神社寺院。
〈青雲寺〉
谷中七福神之一,供奉惠比壽神。江戶時代為賞花名勝,亦有「花見寺」之美名,歌川廣重作品《名所江戶百景》也描繪了滿開櫻花及賞櫻人潮。寺內至今仍保留1809(文化6)年興建的瀧澤馬琴筆塚(荒川區指定文化財)。順道一提,本寺每年開放參拜惠比壽神本尊日期為1月1日至1月10日。

左為《名所江戶百景 日暮里諏訪台》的青雲寺滿開櫻花。右為《名所江戶百景 日暮里寺院之林》的修性院賞櫻風景。兩幅皆為歌川廣重作品(國立國會圖書館館藏)
〈修性院〉
青雲寺附近的修性院也有「花見寺」之稱,《名所江戶百景》中亦收錄當時櫻花風景。寺院的熱鬧景象延續至明治時代,俳句詩人正岡子規曾歌詠道:
春天夕陽下 影子舞動著 跳吧跳吧 直到櫻花飄落 直到夜幕低垂(子規)
谷中七福神之一,供奉布袋尊。
〈淨光寺〉
位於西日暮里站西側高地的寺院,此處因下雪日的眺望景致優美,深受民眾喜愛,有「雪見寺」之稱。江戶時代,將軍外出獵鷹時會停留此地用餐,至今寺內仍保存一塊傳說是將軍曾休息過的岩石「將軍坐石」。
〈諏方神社〉
日落之里一帶的總鎮守,位於淨光寺旁。據聞景色十分壯麗,先前提及的《名所江戶百景》兩幅畫作,皆是從諏方神社所眺望的景致。
為何有如此多寺院聚集於此地呢?根據谷川彰英的說法,是由於那些在1657年明曆大火中燒毀的寺院搬遷至此地之故。這一帶地處可眺望武藏野台地東側的位置,視野開闊、景致良好,後來成為極具人氣的知名景點。
還有江戶首屈一指的良好眺望點——道灌山。位於現今西日暮里公園附近,海拔23公尺,是該區域最高的地方。
道灌山地名由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一認為因為太田道灌曾於此地設置要塞堡壘,另一說則認為因為天王寺的開山祖師關道觀曾居住於此。由於台地頂端部分僅寬十公尺,因此往東可清楚看到富士山,往西則可眺望筑波山。
到了秋天,道灌山搖身一變成為「聽聞蟲鳴」的名勝地。每到夏末,傍晚氣候涼爽,來訪遊客絡繹不絕。

《江戶自慢三十六興 道灌山聽蟲鳴》前來聽蟲鳴的親子身影(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谷中銀座與歷史悠久的寺院,擁有眾多風雅名勝地,是日暮里及西日暮里的獨特魅力。
【關於日暮里車站】
- 正式營運日:1905(明治38)年4月1日
- 每日平均乘客數:9萬2784人(在30個車站中排名第16位/2022年度JR東日本調查)
- 轉乘路線: 京成本線、日暮里舍人線、JR京濱東北線及常盤線
【關於西日暮里車站】
- 正式營運日:1971(昭和46)年4月20日
- 每日平均乘客數:8萬4256人(在30個車站中排名第17位/2022年度JR東日本調查)
- 轉乘路線:東京地下鐵千代田線、日暮里舍人線
【參考文獻】
- 《東京地名由來辭典》竹內誠編,東京堂出版
- 《東京・江戶地名由來探訪》谷川彰英,KKbestsellers
- 《東京周邊地區的地形與車站名稱的秘密》內田宗治,實業之日本社
- 《山手線江戶巡禮》安藤優一郎,潮出版社
標題圖片:昭和30年代行經日暮里車站的蒸汽火車(荒川區提供)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c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