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赴旅途,曝屍荒野何所懼,秋風徹骨寒 ——芭蕉
JP-Home.com
野ざらしを心に風のしむ身哉(かな) ——芭蕉
欣然赴旅途,曝屍荒野何所懼,秋風徹骨寒 芭蕉
(創作於1684年,收錄於《野曝紀行》)
41歲的芭蕉在8月離開江戶,前往故鄉伊賀上野(現在的三重縣伊賀市)。之後順便去東海地區和關西各地行走,第二年初夏返回江戶。他把這趟旅行途中的見聞記錄下來,就有了《野曝紀行》這篇遊記。開篇的這首俳句表達了芭蕉踏上旅途的決心。
「野ざらし」指的是骷髏,換而言之,就是死人的頭骨。當時,旅行總是伴隨著相當高的風險,命喪山野也不足為奇。「野ざらしを心に」說的是「想象著自己中道崩殂,化作一堆白骨」。
「身にしむ」是秋天的季語,表達涼氣寒徹骨的感覺。這首俳句裡寫作「風のしむ身哉」,說的是「秋風刮過遍體生寒,實在沒辦法啊」。
「心」和「身」是將人分成內外兩部分的一對概念,而芭蕉特意將自己的存在一分為二地進行表述,這正是俳句的妙趣之所在。當內心開始想像自己化作一堆白骨時,受心理的影響,肉體似乎也覺得秋風更加寒氣逼人了。
出發一個半月後的9月末,芭蕉到達了美濃(現在的歧阜縣南部)的大垣,又作了另一首俳句——「生死路漫漫,幸得存命至此地,喜迎秋日晚。(しにもせぬ旅寢の果よ秋の暮。)」意思是說,旅途之中風餐露宿,不知何時便會喪命。好不容易得以延命至此地,迎來了秋日最後的時光。《野曝紀行》是一篇紀行文學作品,表達了「旅行總是與死亡相伴」的主題。
標題圖片:PIXTA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b09646/